动态实幼
 
首页 > 动态实幼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小一班   金奕鸣妈妈
近期,有幸阅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不是很厚,但是对于亲子间的沟通的技巧,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心应手,更了解孩子,能以孩子的角度去解读,让我更好的理解尊重孩子,避免了很多大吼大叫,心态也会平和很多。
   在这本书里面,把和孩子的沟通分了很多个情景,通过这些情景,我们能感同身受并且针对自己以前对孩子的回应,做出反思。第一个情景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二,是怎么样让孩子和大人合作,就是怎样让孩子能“听话”,第三,怎样能代替对孩子的惩罚,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暴力或者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了,第四,是关于赞赏,有的孩子甚至不喜欢自己的父母表扬,表扬反而使得他表现更糟糕了。第五,如何面对自己的愤怒。
我觉得这本书里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我们成人,因为孩子小,很容易就进入一种“自以为是”的错觉,大人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很常见的,看到男孩子摔倒了,我们常常说不痛不痛,要勇敢。但是你有问过孩子吗?你怎么知道不痛呢?可能我们以前的观念中就是觉得男孩子应该勇敢,要自己站起来,但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是幼儿园的阶段,则需要更多的爱和理解。所以当我自己儿子摔倒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陪着他,问他有没有哪里痛?认真倾听孩子,接着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会摔倒的原因,以后我们有没有好的办法不让自己的摔倒等等。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孩子,每个人也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包括孩子。
其次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表达,我们家长尽量不用“暴力的沟通方式”,比如,“你再怎么样我就把你的……”比如“我不喜欢你了,你不乖”等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太懂如何表达,我们就会用故事、绘本等方法,帮助孩子丰富语言词汇,另外,在和大人长辈说话的时候,我们一直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会用商量口气说,比如:会说:妈妈,请你帮我一下好吗?爸爸,我有点干,请你帮我倒杯水好吗?这些在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开始有意识的训练。你不能用命令和抱怨的语气,商量代表着尊重。我们家长自己懂得如何和孩子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那么孩子也会非常配合你,变成我们眼里的“听话”的孩子。
作为一个男孩的母亲,小朋友所以会做出很多调皮的,看似“闯祸”的行为,比如爬高、做危险的动作等等,之前我会大吼,但是这办法一点也没用。而且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还是会重复尝试。从书中,我学习了接纳,不要评论,倾听的办法。比如他喜欢玩我的首饰,首饰都比较贵,读过书后,我会说:“妈妈的项链亮晶晶的你很喜欢对吗?但是问题是它很容易断,所以妈妈和你一起玩木头的串珠游戏吧,好吗?这就是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比如,宝贝,你看起来很生气,宝贝你看起来很难过,一次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很难过,但是这个玩具是他先拿到的。我就先抱着孩子,然后安慰到,妈妈知道这是你先拿到的,你是有点难过吗?他用力的点点头,本来想要哭出来的,但是忍住了,因为这时他知道妈妈懂他,妈妈会保护他。如果我当时说:不要紧的,抢了我们再去买一个等等这种话,一定起不到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然后讲出孩子自己的感受,最后和孩子商量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很重要。
  本书中有很多的真实情景,让我们很容易带入自己的生活中,虽然是一本经典的书,但是反复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很多的和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不吼不叫,善于和孩子沟通的人。家庭的氛围也能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小二班 李思睿妈妈
对于三十出头的新晋父母来说,孩子的培养成为了人生首要大事。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对孩子进行各类型的教育培养,对孩子行为规范的养成、对性格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会崩溃于如何去沟通,我们经常劝宝宝不要这样那样,可孩子就是不听,那么,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帮助我学会了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的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的要求和忠告。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育儿经”,我对它的期待也是在看完之后或许更了解孩子的世界,更容易跟孩子沟通,单其实发现他的价值远不仅于此,因为它在对待孩子时是将孩子放在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位置上。
感同身受
    当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希望父母多理解我们,而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平等沟通,在面对孩子的感受时,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的感受,孩子经常会碰到令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在我们大人眼中简直无足轻重甚至有点无厘头。
比如李一一某天在玩的时候突然大躁起来,一问才知道一个他很喜欢的车坏掉了,我以前一直觉得玩具坏了没关系,再买就是了。但这样长此以往我就发现他不再爱惜玩具,甚至故意破坏玩具,因为玩具坏了就有新玩具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这其实就是我没有在当时很好的理解他的感受,如果在她为玩具坏了而伤心的时候, 我可以一边拥抱安抚他一边跟他说:你现在肯定很难过,妈妈也很难过,而且妈妈知道你肯定是不小心,所以不怪你。这样吧,我们以后再小心一点,保护好你的玩具,让他们不再受伤好吗?这时候可能他的注意力就从玩具坏了转移到我要小心保护玩具,不要再弄坏玩具上了,也就养成爱惜玩具的好习惯了。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面有好多示例,可以模拟很多个场景去对话,要达到理想的亲自沟通效果,需要取得孩子的信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判断孩子的感受,所以感同身受很重要。
学会鼓励
没有哪个家长没有给孩子下达过命令或给予一种期望,在此过程中,并非每个孩子都会乖乖配合就范,往往当孩子予以反抗时,父母孩子之间的“战争”就一触即发。 其实,当你这样对待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但孩子情绪很差,往往自己也被搞得情绪低落, 满是挫败感。父母和孩子不是对立面的存在,不应彼此伤害,我们可以试着从指责命令到鼓励合作,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在这本书里,就是这样教我们的:描述事实、提示后果、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或帮助。
比如有天晚上,一一不肯刷牙,如果换做以前,或许我会板着脸跟他说“你必须马上去刷牙!不然会有蛀牙的!”但是那天我没有,而是让他张开嘴给我看看牙齿,然后非常惊讶地跟他说:“天哪!我看到了牙齿里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你是吃了什么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吃了巧克力。 ”我又说:“难怪,哎呀,蛀虫最喜欢巧克力了,它会吃掉你的牙齿,如果你牙齿被虫子咬了,会怎么样?”他尴尬地说:“得去医院,会很疼的。 ”然后他马上跑到卫生间去刷牙,现在基本上刷牙都不需要我的逼迫, 因为他自己就认识到不刷牙会导致蛀牙,蛀牙会导致吃不了好东西了。 虽然比起命令他刷牙多花了些时间, 但是却让他认识到了刷牙的重要性,有助于他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何乐而不为呢。我觉得这就像一种策略,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心甘情愿配合自己,一劳永逸。
这本书十分有教育意义,学习每一个单独的步骤不难,难的是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态度,孩子不是一个需要纠正的问题,我们也不是总有正确答案,不要担心我们不够严厉的话语 会被孩子利用,重要的是我们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讨论解决的办法,那么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大步了。我也会将它推荐给身边更多的宝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小三班    ---王绍沣妈妈
我是一名家有俩宝的上班妈妈,二宝上幼儿园后,学校推荐各位家长阅读育儿书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就立马上网搜寻下单此书,原来此书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累计销售300多万册,风靡全球,帮助不同国家的父母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光看介绍就无比激动,遗憾自己为什么这么晚才知道此书的存在。
收到此书后,我认真地拜读起来,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有趣的形式,去帮助我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作者不同的观念,有很多家长的实例、漫画、各种生活场景的问题练习,带着自己的答案、去跟着作者慢慢探索解决方案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与影响,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最佳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学会与孩子如何更好相处的技巧,让人读起来很生动,非常新颖,毫无枯燥无味之感,慢慢便会融入其中。
本书共七章内容,分别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和融会贯通,每一章节都从不同的视角直击问题的重心,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一章中作者给出了四个技巧,全神贯注的倾听、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消极情绪传递到父母时,试想平时的种种表现,果真如书中所描写的案例一样。我记得有一次我女儿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我当时看到试卷眼冒金星,怒火忍不住的往上串,然后口中就毫无遮拦地说出了大道理:“你看看你学的?你动脑袋了吗?我们为你选择了这么好的学校,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你自己看到这成绩你好意思吗?”一系列数落之后,女儿选择捂着自己的耳朵装作听不见或者充耳不闻,我也很气愤得与她不欢而散,待我冷静之后,我主动找她对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其中有她因自己眼睛先天问题(眼球震颤)、部分粗心、部分概念不清等等,有此结果她自己本身也非常心里不好受,而我却忽略了她的感受,不第一时间倾听孩子,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时间久了,我们之间的隔阂就越大,孩子的情绪不好,就更影响积极学习,如果我能与她产生共情,她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共同去解决问题,反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总是难免,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是选择惩罚和指责,还是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作者也给予了明确的指引,弗特兹.道森博士说:“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很庆幸,在我孩子一次犯错的事情中,我们处理还算得当。小学时,出于对学习、接收信息、联系以及搜寻资料的便捷性,同时也是基于充分的信任,我们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手机,偶然的一次,发现孩子夜里不睡觉竟然在手机上看小说,按照我们一贯的暴脾气,肯定是男女“混合双打”,否则怎么能消灭我们心头的怒火,但是孩子爸爸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想想我们这个年纪,其实也是跟她一般,对这些未知的诱惑没有抵抗力”,然后我自己想想也的确如此,就算如今已身为父母的我们还会有无法克制的冲动,更何况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然后,我们选择“放过”了她,随后平静地跟她进行了一番详谈,首先站在她的角度对她的行为给予了理解,但是我们表达了不赞同的立场,同时对她当前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提出了要求,其次让她对此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最终她自我写了一份检讨书,上交了手机的使用权,失去了一次信任,如需再次使用手机需在监督下进行,对此无异议。事后想想,这一番操作远比打骂一顿似乎更有效果,也验证了本书中代替惩罚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本书中实用的技巧很多很多,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加以体会和运用,我相信一定会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带来和谐的氛围,在我们之间建立一座有利的桥梁,我将持续努力学习与实践中~

《做一个会沟通的妈妈》
 小三班  汪懿书家长
当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6岁以后自主意识快速增长,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我和孩子的沟通是无效的。我会困惑,是否我真的和孩子有代沟、是否我不能深入了解孩子、是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是叛逆、是否我不是一个好的妈妈、是否我真的爱我的孩子……
当我读到《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时候,感触很深——里面的好多雷,我都踩过。这本书看着很厚,但是一旦翻开,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把书看完,里面的漫画生动形象,里面的实力说得就是我和孩子的故事,里面的问题让我感受到孩子的内心。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与孩子交流是一门艺术。”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我烦躁的时候常常会把情绪带给孩子,对他们大声吼叫。当孩子不能很好做到我的要求的时候,我会很烦躁,类似的话“跟你说过多沙边……”就脱口而出,而孩子的反馈就是不想听。读了这本书后,我学会了控制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妈妈很累,很烦,很困,想生气……”我还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昨天我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小女儿已经洗漱结束了,在书房画画,看到我回家,她和大女儿都很开心,告诉我:“妈妈,我在画画!”,我回忆书中所说,要用描述性的话语:“嗯,这个红色的颜料涂得很整齐,你已经开始学习使用颜料画画了,真了不起!”她听了非常开心,觉得我了解了她的优点。画了一会儿之后,她主动要求洗手。睡觉前,小女儿说自己已经刷过牙了,但是想吃香蕉,不想再刷牙,我就给她讲不刷牙的故事,她不想让牙菌斑在嘴巴里跳舞,所以还是乖乖刷牙了,我给她讲刷牙的故事,她还督促我刷牙,要跟我一起喊:“牙菌斑,快走开!”。昨天晚上一直到睡觉熄灯,她都非常主动,我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一切,让我更有信心,做一个理性平和的妈妈,一个交互性强的家长。
 
 
有效沟通从共情开始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小三班  刘诗梦家长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由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共同创作的,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让家长学会听,善于说,让孩子愿意听,愿意说。
该书内容丰富,全书分为7个篇章,从开篇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到“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理惩罚的方法”,再到“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及至最后“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融会贯通”,对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学到的交流、沟通技巧也越来越多。
该书的实用性很强,在一些理论阐述之后,都会有生动的例子帮助读者理解,还会辅以一定的练习,让家长慢慢摆脱原来的错误的说话方式,逐步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同时,书中将一些重要的技巧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及时进行总结,并将之置于蓝色框内,方便读者抓住阅读重点,在阅读完全书后还能快速浏览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家长复习强化学过的知识。
阅读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觉得作者写得很真实,很多时候觉得作者写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经常会不自觉地赞叹一声“确实如此”。阅读过程中我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知道原来与孩子沟通是有很多技巧的。
阅读该书的最大收获是让我知道了与孩子产生共情的重要性,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走近孩子的心灵世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与孩子顺畅地沟通。不管是听,还是说,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与孩子产生共情,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发自内心地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理解孩子,进而与孩子愉快地交流。
在倾听时,书中告诉我们需要安静专心地倾听,并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孩子的感受,还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相信孩子,才能做好以上几点倾听的技巧。否则,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这种倾听技巧,孩子并不能感受到父母真的认同、理解他们,亲子间的沟通势必不会顺畅。
在交流时,书中告诉我们需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然后给出提示,再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还可以说出我们的感受,或者写便条。而要做好以上几点,同样需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只有用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说到孩子的心坎里。
简单的“共情”二字,要做到并不容易。我们家长是成人,习惯性用成人的思维思考问题,有时很难理解孩子的表现。有几次,女儿搭的积木不小心被姐姐弄坏了,她哭得可伤心了,我觉得不就是一个积木吗,坏了可以再搭呀。可她就是不听,一个劲地哭,姐姐给她重新搭好了都不行。现在想想是我没有站在她的立场考虑问题,她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被弄坏了,那么伤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自己某样好不容易做成的东西被别人弄坏了,我们肯定也会很生气,只不过搭积木在我们成人来看是非常容易的事,却没意识到对于一个小小孩来说也是一个大工程。
与孩子产生共情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同时也告诉我们孩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需要家长不断学习,融会贯通。让我们从共情开始,学会有效亲子沟通,成为既会听,又会说的好父母。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小三班  蒋铭轩家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我在樊登读书app里,每次要开长途高速,在开车之前,我就会先把要准备听的书选好,边听边开,一来也算不浪费时间能接收些信息,二来是因为开车真的容易困,听书也算提神醒脑。那时候孩子才一岁多点,阿姨抱着他在后座没一会儿就睡着了,我听着这本书那时候感觉书里的内容没什么可以实施的地方,毕竟孩子连话都不太会讲,结果一眨眼,他已经四岁了,到了会表达,心思也更敏感的时期。再仔细的研读一下这本书发现这就像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它不仅教我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让我学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作为家长的我们学会尊重、理解孩子,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更独立健康的个体。
书中有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相互指责和抱怨。
书中主要有谈及以下几点: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尊重,倾听,耐心是前提;
置身于孩子的立场,肯定孩子的感受,与孩子的感受产生共鸣;
【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
试着与孩子成为朋友,找到你们的共同话题;
再忙也要陪孩子,在游戏中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参与家庭事物的规划;
【表扬,不要贬损;批评,不要伤害】
善用夸奖:夸奖的话不要言过其实,发自内心并且留有余地有进步空间;
把赏识当成成长中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温和的向孩子指出他的错误;
 
最近苏州已经正式进入“数九寒冬”,早上孩子明显的更加起不来,可能是真的没睡够,可能是觉得被窝太温暖不想离开,早上我已经给他穿好的衣服裤子洗漱完毕,在我进厨房端出早餐的短短两分钟内,孩子又逃到床上去了,我在厨房大喊:“准备吃早饭了,吃完了要去幼儿园”他依据不为所动,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又是周一,今天路上肯定会比平时堵一些,孩子还在跟我磨蹭时间,一大早的我的火气也涌上来,准备跑到房间直接把他拉起来训一顿,这时候想到这两天看的书,我内心想“那就实践一下吧”,于是我耐着性子轻轻的爬上床,用尽可能温柔的语气对他讲:“我知道你是不是觉得很困,早上还没有睡够,还想再睡一会儿?”孩子说:“是的,我还想再睡一会儿”,我说:“我理解,那我们再躺一会儿吧,妈妈陪你睡,但是过一会儿我们就得起来了,妈妈抱你起来之后我们再抱一会儿就去吃饭好吗”,于是我陪他大概又躺了三十秒,再拉他起来去吃早饭,意外的很配合早饭也吃的很好没有拖拖拉拉,并且再吃饭的过程中,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刚刚过来陪我睡觉的时候我都要哭了”我内心有点惊讶,没想到这孩子的心思这么敏感,可能他原本以为我会怒气冲冲的把他拎出房间,没想到我会陪他躺一会儿。而我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复盘:如果我真的按照自己的情绪来处理,肯定就是发一通火,他哭一场然后不情不愿的起来,再慢吞吞的吃个早饭,然后导致我一直在生气发火一直到他上幼儿园,孩子的效率其实并没有提高,还让一天的心情变差,影响了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孩子做错了事,或者不愿意做什么事,我们不妨使用些小技巧解决这类问题: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把所有的想法都列举出来(不做评论)

跳出哪挑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我想这个早上我陪他躺了半分钟并说出了他的想法就是遵循了这几点技巧。
最后,最重要的是控制住我们自己的情绪和替人解决问题的惯性,相信孩子,因为他们具备着解决问题的潜力。
 
 
 重视孩子的世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小三班 刘辰弈妈妈
面对家庭教育,家长普遍认同小孩子都爱调皮捣蛋,“孩子长大了就会懂道理,就会比小时候更好教育”,仿佛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离散变量,他会在某一时刻突然会理解家长的辛苦,会和家长统一战线。然而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有些孩子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原因是什么?
婴儿期的孩子,无论从外在还是内在,都算是家长认知中的“宝宝”,家长总会身心一致的在抚育过程中,以峰值的状态展示出他们的耐心和理解包容。但是当孩子开始使用和大人相同的语言而不是咿咿呀呀的模糊表达时,家长就会开始有种孩子长大了的“感觉”,并开始对孩子表现出,有异于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抚育时所使用的的语言和方式,这对刚刚拥有一些独立的活动能力,并对外界充满探索欲孩子来说,根本上说是有正面作用的,家长会开始使用来自于他们所处环境需要使用的语言,对于长达1-2年的不能被准确理解意思的婴儿们来说,他们开始发现,自己能和父母对话了,就像大人一样,很多孩子会对这样的变化表现出适应和配合。
硬币都是两面的。对孩子进行一些“成熟”的对话是一种帮助他们能顺利与外界交流和融入所处社会环境非常有利的训练,但“成熟”的程度与方式,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来说,很有可能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当父母误判了孩子能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时,往往就会造成无效沟通,甚至无法沟通。
在经济学中,对于供需弹性较大的解释是:某个因素些微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巨大。回到家庭教育,一些外界因素对于家长与孩子的教育侧重点会产生很大的弹性。也许会有家长会发觉沟通上的小问题,可能存在不妥,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时候只能忽略。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极为重视子女教育,而这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侧重的点会出现All or nothing的情况,即家长对孩子的课本知识教育的重视往往超过了培养方式方法等更为重要的方面。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触的最重要的微观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得益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性格、心理、人际关系、健康、学习等重要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家庭教育中良好的沟通方式,与教育内容的比重应当相等。比如,当一句气急败坏的“我这是为你好”或“怎么那么不听话”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在家长说出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本该被孩子认知到的教育内容,被彻底忽略了。这样的遗憾,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孩子天生反感良好内容本身的情况。相信很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读者都能具体了解的一点,就是作为对外界环境缺乏充分认知的孩子,与一个普通成人的认知以及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方面,是有巨大差异的:
对于认同;对于解决一些在家长眼里“轻而易举”的小事;对于惩罚的理解;对于处理别人的赞扬;甚至是对于家长怒气,他们可能都会有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我相信一个让很多家长感到哭笑不得的地方,就是当你因孩子的错误,着急到失去理性时表现出的满腔怒火,到孩子哪里,他可能是真的字面意思的不理解我错在哪里,然后就变成了我没错,错的是这个正在莫名其妙大吼大叫的妈妈/爸爸。在孩子还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最好的沟通方式,不是家长向孩子的小脑袋里塞进所谓“正确”概念,而是让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
非常感谢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带领我们走进小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帮我们整理出了很多有效的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法;也让我意识到,很多之前被忽略的孩子的反馈,并不简单的是我认为的孩子在特定年龄段出现的调皮捣蛋问题,而是没有准确理解孩子的表达,这实际上是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随着孩子作为一个越来越成熟和独立的个体,亲子沟通将是亲子关系中家长需要长期关注和了解的。
亲子关系中常常会被忽略的一点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天生的,终身的,不带任何条件的,并非大众观念里,只有“父爱母爱恩重如山”。亲子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关系,良好的双向关系都需要正向的循环。作为父母,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为循环找到开端。
                                               
 
读后感
小三班 徐维辰妈妈:徐望清
 
最近读了一本幼儿园推荐家长阅读的育儿书,书名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购买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在樊登读书会上听过这本书的音频,但是这一次通过对整本书从头到尾的阅读,使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珍贵方法和技巧,使父母在最短时间内得心应手,学会沟通,把和孩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学会倾听。家里小朋友四岁,正是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对待事情逐步有独立思考的年纪。辰辰一直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很有主见的小朋友,虽然他年纪小,但是经常可以语出惊人,让我感觉,啊呀他小小年纪怎么可以想到这一层,并为之惊讶。我自认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比较尊重小孩的家长,觉得他想做什么就去做,他开心就好,但是有时候他不乖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要发火,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次问我儿子家里最怕的人是谁,他说最怕妈妈。我觉得我可能还是会无意识的说一些带有情绪的话、指责他、否定他,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讲有什么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当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每个个体都需要被理解和尊重,你认为孩子的选择是不对的,可是孩子因为阅历,他们还理解不了你的逻辑,他们会觉得是你不让他这样做,而不会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书中的观点就是让孩子体会到被理解的感觉,大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只有情绪得到了妥善地处理,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你沟通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大人会忽略孩子的感受,觉得孩子不听话甚至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这本书就是教育家长要学会倾听,而且是认真地倾听,让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和尊重的。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从我当上了母亲,确实也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奥妙。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性格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亲子关系是孩子人生中面对的第一段关系,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关注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甚至觉得如果孩提时期受到原生家庭影响较大,有些人甚至一生都在治愈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影响。然而沟通又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都会讲话,但是每个人都会沟通吗?每个人都会正确的沟通吗?难免要为此打上问号。《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全书讲的理论核心就是在教育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正确、高效的沟通渠道,营造轻松、欢快的家庭氛围。85岁钟南山院士传授养生秘笈中提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难题,有一些是可以当下解决的,有一些困惑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并与之共处的,家长作为监护人,势必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如果因为亲子关系沟通不顺畅,孩子与家长交流甚少、甚至不愿交流,那家长想要保驾护航也无能为力,那就真的太可惜了。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意识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孩子只有在亲子关系中体会到了理解与尊重,才会向你表达他的困惑,才会在他小脑袋想不明白的时候寻求你的帮助。沟通的桥梁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郑重地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所依赖,让他能够更勇敢、更坚定地面对人生。共勉!
 
 
 
 

实幼微信
©2018 苏州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版权所有
Kindergarten Attached to S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在线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
联系方式: 0512-65205185
地址:苏州市端文路1号(人民桥家乐福南)
备案号:苏ICP备15009114号-1 技术支持:浅蓝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