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实幼
 
首页 > 动态实幼
《自主学习 决定未来》家长读后感(小班)


小二班    王翊祎家长
粗略读罢全书,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很多观点深表赞同,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现就结合自己实际经历的情况对其中个别观点简单谈谈看法吧,纯属抛砖引玉了。
“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做到确有点难。你看啊,平时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等带有威胁性的话,实际上最后很难按照说的那样去操作,所以就导致威胁无效的结果。长此下去,孩子会形成他们就是说说而已的想法,父母则慢慢的失去了威信。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一个观点“言传身教”。何为言传身教呢?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讲家校共育,老师有老师的使命,家庭有家庭的责任。因为大多数人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少则一二十年,多则一辈子,所以就其一生来说,前者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家庭是最早的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父母是最早的老师,更是重要的老师。所以言传身教这件事跟父母的关系最大。父母要通过自己好的言行来影响并教养孩子。我们大多数时候喜欢“言”,但却忽略了“行”。比如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好好吃饭,不要挑食啊,但自己又经常在饭桌上说这个不好吃那个难吃,一副难以下咽的样子,你说孩子能不挑食吗?记得有个朋友很苦恼她上幼儿园的女儿怎么劝说都不肯吃肉,原因就是怕胖。按理这个年纪她还没有到关注肥胖的时候,该是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样子,怎么会怕胖不吃肉呢?究其原因,原来是妈妈在减肥,所以有意无意的就出现不吃肉这样的行为。这又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不肯吃药的事,我当时花了很长时间跟他去讲为啥要吃药这个道理,他貌似听懂了,但药一凑到嘴边就变样了,眉头嘴巴均紧锁......类似以上这样的情况说明单纯的“言”在有的时候是不奏效的,这就要靠“行”来助阵了。还拿喝药这件事来说吧,此后我不再跟儿子多讲道理了。有几次我生病了,我就告诉他药确实难喝,但病了就得喝,要么就锻炼身体少生病,说完我仰头喝掉手里的药,他当时看我眼神是很复杂的。我想无需多言,他应该懂了吧。如我所料,后来我就没在喝药这件事上操过心了。还有我经常听见身边的朋友跟我抱怨说他们家娃不喜欢阅读,为何?原因在于现代社会诱惑太多,被动接受的信息铺天盖地,尤其是网络电视上的东西太吸引我们了,大人有时都难以抵制,就别说孩子了。你如果不想给孩子看电视,请把电视关掉,不要留有念想。假设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做到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那么孩子肯定是很难爱上阅读的。我们家两个孩子都特别喜欢阅读,哥哥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的。我给他们创设了环境:在家几乎不看电视,也从来不玩游戏,有空就是看书。在儿子上小学前每天晚上睡觉前雷打不动的给他读书,周末或寒暑假一有时间我们就泡在图书馆,所以到他上小学时,阅读就成水到渠成的事了。其它的事情也如阅读一样,比如写作业、上下学这样的事,我们在他习得一定的能力之后就放手让他单飞了。虽然现在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也顶着极大的压力,但他已经开始明白要为自己负责了。这不正是“自主学习,决定未来”吗?从最近他的语文测试成绩来看,从小养成的阅读好习惯正在显现作用;独立生活能力也在日益增长。往长远去看,我对他信心满满。有时我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那么就在他面前拾起垃圾扔进垃圾桶,什么话都不用说,孩子看一眼就学会了;我们要孩子有爱心,那就带他一起做公益。我带着儿子做了很多年的公益,募捐几十万册书籍送去山区建了近40所图书室,他被光荣的评为“美德少年”, 从此就播下了爱的种子,我相信日后定能果实累累。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所有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做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少说多做。尤其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们不是天天讲道理给他听,而是时时处处做给他看,才能使其养成好的习惯。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习惯的养成”问题,好的习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熏陶,日积月累形成的,但坏习惯却很容易习得,而且一旦习得很难改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就是所谓的“学坏容易学好难”。都说“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从一个孩子的身上可以窥见其中一二,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要多花心思,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重孩子知识的习得更要关注其习惯的养成。因为好的习惯才能形成好的品格,好的品格又是其学习的基石,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反之坏习惯会毁了孩子,所以一百分不代表教育的成功,而培养出好的习惯才是教育的关键。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品格,品格成命运。一个人不管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一旦好习惯养成了,就会自发对自我提出要求,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最终能把自己的潜力发展出来,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我们都希望孩子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真正活出自己并心满意足的做自己,这才是幸福。而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马拉松,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长跑拼的更多的是持续不断的耐力而不是一时的爆发力,只有赢得最后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那么我们就要少一些焦虑,多一些等待吧。当然“静待花开”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并扶持其成长;要通过一言一行培养其好的习惯、塑造其好的品格,从而使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他定能拥抱未来!


小二班   陈颢元家长
这本2020年由新华报业集团出版的新书,洪兰教授轻描淡写地说着自己或是周围人的故事,却真的严肃又认真地谈着当下教育最痛的议题:时代在进步,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普遍提升,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甚至会从“不想学”,发展到“不想活”。文中许多观点醍醐灌顶,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喜欢学VS快乐学
洪教授在书中提到两个观点:
1.孩子天生是喜欢学习的,学习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2.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事。
我常在一些早教机构的宣传语中看到诸如“快乐学习”“激活学习力”的字眼,如果学习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对于学习力的培养就变成了伪命题。这样看,与其学习如何开发孩子,不如学习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力。洪教授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关注学习时的情绪、尊重个体差异,客观看待早教等观点,大抵都和保护有关。
洪教授提出的第二个观点中的“学习”二字显然和前述不同,这里的学习在我看来特指“有目的的训练”,既包括学校的教育,也包括一些特长的训练。在这个话语体系中,学习就不是讲“天赋”的事,而是拼“力气”的活。如果一直强调快乐学习,学习有天赋,孩子形成错觉:学得不快乐,说明我没有天赋,不适合学这个,那我就不学了。在当代学生群体中,这样的想法十分普遍,家长也纳闷,我们都没给孩子太多压力,也没奢求,只希望他快乐一点,怎么孩子还是不肯学呢?看书后方知,问题可能就出在快乐身上!
洪教授给了明确的指导:大脑遵循用尽废退和及时行乐的原则,前者意味着学习就是通过强化神经连结,让不懂的通,让不熟的溜,一个字苦。同时,大脑有时只顾眼前利益,先玩再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一个字懒。书中所说的言传身教,养成良好习惯,就是为了应对懒,对品行的重视则强调适应苦。
 
二、慢VS快
洪教授用男生和女生的发展差异,生动地讲述了她的快慢观。在她的行文中,先讲了女生的快,我作为读者还很期待她多讲“但是”,希望说些女生不如男生的地方,结果落空了,她最后讲到“不过男生的大脑也不是一无是处,男生大脑中掌管空间记忆和目标的部分比女生早熟4年,他们对地点的描述不是很在行,却清楚地记得空间的位置。”她不比较,只陈述区别。有时候,作为家长总希望比一比男生和女生,也逃不开比一比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凡事真的没有绝对,尤其在鲜活的生命面前,所谓快慢,或许根本没有比较性。
2014年曾经现场听洪教授的讲座,他动情地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儿子因为从小在美国生活,到了小学才回台湾,不太一样的教育环境,给他的适应带来了一些难题,成绩很不理想,洪教授也因此多次被叫到学校,但她从未因此批评过孩子。一次外出游玩,在草莓园,她的儿子问老农,为什么有的草莓是绿色的,有的草莓是红色的,老农笑笑说,你别小瞧绿色的草莓,这里所有的草莓,最后都会变红的。回家路上,儿子在洪教授耳边说,妈妈,我就是绿草莓。她这才了解,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难过在意。
“快很好,慢也不错”是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在《国家相册》节目中,纪实性地描述中科大少年班35年发展历程的最后总结语。
我的孩子,一直到34个月,只会讲爸爸、妈妈、好的三个词,从大约15个月开始,就有许多人给过我建议和指点,“你要多和他说话”“你们依恋关系有问题”“你要多逼他,不要替他表达”“你有没有想过是自闭症,你不带他去检查,以后会后悔一辈子”……听到那些声音的时候,心中没有波澜是假的,但一路走来,真心地感谢我的所有家人,愿意一起静待花开,没有分歧,始终坚信。比起做些什么,不做什么反而更需要勇气。小书看完了,或许,比起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吧!感谢实幼精心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得到一些共鸣,坚定一些行动,更要感谢老师阿姨如家人般的细心照料,让孩子得以按照他的成长节律行进,他们是我的真的实践导师。书里书外,受益良多!


小三班    刘天朗  张弛有度的艺术——读《自主学习 决定未来》有感
多年以前,我就开始给学生们放一段洪兰教授的TEDx演讲,大致内容是从脑科学介绍男性和女性思维与表达的不同,学生们都为她平实幽默的演讲风格所吸引,课堂氛围很好。彼时我还没有孩子,只是想给学生一个更有科学数据支撑的角度来解释性别差异,尚不知她是个教育家、演讲家,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和爱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又读起了洪教授的书,简直感觉和她结了缘。
这本书由五十篇短小的文章组成,虽然分成四个部分,但没有什么清晰的逻辑线索,拿在手里只管随意读下去就好了,打乱顺序也不要紧。文风和作者的演讲风格一样朴实生动,每个观点都会佐以实例或是科学依据,一气读完,身心满足,仿佛喝了一碗热汤。
在我看来,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这本书有一个核心观点: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心态的调节——对知识教育要放松,对道德教育要抓紧——教育儿童是一门张弛有度的艺术。这个观点不仅值得参考,并且身为家长,应该时时检视自己的做法是否与之相符。
先来谈谈放松,毕竟当下,“松”比“紧”更不容易。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经常喜欢翻翻《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因为西尔斯总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大意是:只要有对孩子的爱,那你所做的大体上是不会出错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早期育儿的焦虑。
洪兰教授的观点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尖锐。她指出,不要为了家长自己的虚荣,过早地对儿童开展知识教育,“坊间有许多开发大脑的‘理论’是没有实验证据的”,“童年期应该尽量与别人游戏,因为这类互动最能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创造力的构成机制”。这样的看法,不啻是给现如今的家长们浇了一盆冷水,倒是与我们不谋而合,所以女儿现在四岁,前期没有胎教,没有早教,没有任何智力开发,一直在随心所欲,不学无术地成长。但为客观环境所限,她和同龄人的互动很少,这一度让我担心她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于是我们很早就开始向她描绘幼儿园的场景,预设一些问题,反复多次进行思想建设,让她自己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终于,迎来了开学的这一天,那天她推开家门,满脸的兴奋顿时打消了我的顾虑,随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
“幼儿园好玩吗?”
“太好玩了!但是今天很多小朋友哭了。”
“他们为什么哭?”
“因为他们想爸爸妈妈呀。”
“你想不想爸爸妈妈?”
“我也想的,中午午睡的时候特别想,但我只流了一滴眼泪,所以老师没有看见。”
这次对话让我意识到,孩子不但做好了思想准备,而且能够自己调整情绪适应集体环境,并在集体生活中获得乐趣,她的成长是自发的,她能做到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所以目前大多时候,我们只要做好她的思想建设,不久的将来,等她准备好了,再提供给她学习知识的渠道,那时孩子就会像小树一样,自自然然生长起来了。
其次,再谈谈“抓紧”。事实上,目前这个阶段,这个“紧”更多的是对家长而言的,书中洪兰教授很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先要立德,方能树人。但她并不主张“说教”,强调的是“身教”,尤其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他们根本听不懂大道理,只能通过父母以身作则。“这部分的机制是镜像神经元在运作,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靠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孩子不论是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态度,都要以家长为范本,家长能做到的,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就能形成良好的教养。这看起来并不困难,事实上对家长提了非常高的要求。
我和爱人自视生活习惯尚可,待人接物有礼,而且喜欢阅读,应该能给女儿做良好的示范,但发生两件事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完全不应该那么自信。
一天,我们正在臧否人物,女儿忽然笑着插嘴道:“他真是个垃圾!”我吃了一惊,但仍故作镇定地问她:“这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啊?”女儿依然笑嘻嘻地答道:“你开车的时候说的呀。”我不由得一时语塞。
另一次,女儿被批评了,但她觉得很委屈,于是她噙着泪愤愤地大喊:“你们所有人都不乖,我要把你们都扔出去!把你们的东西全部扔掉!”这段话和我们平时气急败坏呵斥她的措辞一模一样。当她说出这段话的时候,我们觉得根本没有资格批评她了,因为她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了家长缺乏耐心,粗鲁无礼的嘴脸。
所以,想要言传身教,必须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稍不谨慎,立刻会在儿童身上有所体现。这个“紧”是为人父母之后,需要修读一辈子的功课。
既然选择当父母,就必须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必须“为之计深远”,必须有为国家育人才的思想意识;但孩子终究是独立的,终究是家庭的过客,终究需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创造未来。因此,家长在孩子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今天是张弛有度,明天或许就是退居二线也未可知。
洪兰教授在序言里深情回忆了父亲的教诲:“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她确实做到了。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也能这样无愧于心。



小四班    周宸希妈妈      自主学习,决定未来读后感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每个人对于学习,产生的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了大大的不同。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到成人,早教培训班到各种各样的学科培训机构,才艺培训等等,有很多很多。学习的资源,在当今社会是极其丰富的。然而,我们却发现,孩子越来越不会自己学习,自主学习。我觉得这里面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第一点是,学习的内驱动力。第二点则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会学习方法等等。
  关于学习的内驱动力。我们经常会发现的是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探究的意识,并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观察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其实他们对于学习是十分有兴趣的,就从孩子的抬头翻身爬等等都能看到他们学会后的喜悦,每一个孩子都会对这些东西的学习,有一种自主的快乐。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父母要我学,老师要我学,教给我学等等,或者是从一些外部的奖励而获得的激励。所以,在培养我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相对比较刻意的淡化外部奖励的东西,比如说,经常使用的代币法,我在我自己孩子的成长中就使用的比较少。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告诉孩子,凡是好好的吃饭,很好的睡觉,去认真的上课,都是从中自己能够获益的,而不是说,一定要为了得到老师表扬的小红花贴纸等等。举个例子来说,能够解出1+1=2,是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因为老师要表彰他贴纸等等,他才觉得快乐。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过多的外部激励会伤害了内部的因素,而导致在内部驱动力上的减弱。久而久之,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就减弱了。一旦如此,父母往往只能增大外部刺激物的作用来刺激孩子学习,这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第2点,我觉得实际上与第一点是不相违背的,虽然孩子应该对所有要学习的东西有内部的驱动,但是作为父母一开始肯定是要帮要扶的。有的父母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那么他自然而然喜欢,自然而然学习,这实际上也是违背人性的。比如我自己是英语专业的老师,那么,如果我希望孩子对英语有一点的喜爱的话,那是不是也应该给他创设一些英语的环境呢?不是说要等他自己去发现喜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就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为例,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必须是,一个长期的习惯的养成,21天形成一个习惯,学习习惯也是从生活习惯慢慢迁移过来的,就比如动笔写字,动笔写字的前提也是小肌肉的运用,和画画和平时做家务也都是分不开的。所以谈不上是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生活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创设了必要的环境和温柔而坚定的对于习惯的培养,陪伴,然后静默不语的静待花开,而并不是说,不给予土壤水分,泥土,阳光,只是单纯的静待花开,这样的花一定是会枯萎的。
所以我觉得在孩子的生活中,可以去创造一些“鸡娃”的内容,但是更多的要以培养习惯为前提,这里,我认为,家务劳动和阅读是两个比较好的载体,家务劳动有时的繁杂程度,根本不下于任何一种学科的学习,阅读则是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知识的途径。生活中能够井井有条的安排和善于发现的孩子,在学习中也一定会是一个有心人。所以从很小开始,我在我女儿的自理能力和家务能力上一直都是比较放手的状态,周岁开始自己吃饭,慢慢的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确实有比较好的效果。在她进入幼儿园后,我发现她更愿意自己做事了,这和幼儿园里的同伴互学和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妈妈,做一个开心的,有自己生活,有自己学习动力和目标的妈妈,孩子很多时候自然而然也会跟随着你的脚步。


小四班   徐乐幽家长    顺天性,助成长——《自主学习,决定未来》读后感
初为人父母,都期待孩子积极学习,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新手妈妈,阅读育儿类书籍成为了学习育儿的必要方式之一。从孕期开始,我坚持听音乐,给胎儿讲故事。小悠悠出生之后,阅读、大运动、精细运动的练习也在每天的生活中渗透着。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悠悠七个月大就开始上早教课,一上就是三年。原以为,“照书养”的悠悠应该是个听话懂事,爱学习,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有主见,家庭冲突也越见明显。
幸好,学校老师推荐了育儿专家洪兰教授主编的《自主学习,决定未来》这本书。反复阅读,思考,收益颇丰。下面,我就育儿中发生的冲突和该本书给出的意见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思考。
冲突一: 妈妈:“悠悠,XX英语开始了,快过来上课!” 悠悠:“太难了,我不要学!我怎么这么笨!(大哭)”
洪教授:“我们过去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越早教,越能增强孩子的学业表现,其实不一定,要看这孩子是否‘准备好了’,若还没有准备好,早教反而会害了他,使他以后厌恶学习。人生的路很多,不着急在小时候把所有的知识塞给孩子,这种每天都觉得自己不如人家的感觉,是很痛苦的。”
我的思考:悠悠是个对自己比较有要求的孩子,希望自己事事能做好。当她发现自己做不到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当再次面对难题时,她就不愿意尝试。对此,看了这本书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急功近利,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学习,增强她的自信心,孩子也学得更快乐,更有动力。
冲突二:妈妈:“悠悠,把桌面整理好。”悠悠:“我已经放好了!(一团糟)”
洪教授:“教孩子前,父母先以身作则。学前的孩子怎么教呢?这部分的机制是镜像神经元在运作,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靠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如教孩子物归原位,父母每次需要以身作则,用完剪刀或者浆糊就把它们放回去。先让孩子看放在那里,然后带孩子放,养成习惯后,用完了,他自己会走去把东西放好。”
我的思考:有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愿意整理,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整理,或者整理到什么程度才是大人所谓的“整理好”。所以,正如书中所说,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我带着悠悠把写字台上的文具都一一归位,熟悉物品摆放的位置。几次过后,悠悠就能够自主完成整理的工作,而且非常干净,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冲突三:外婆想把悠悠的美术作品放到阳台晒干,悠悠一把抢过去,作品掉在地上,颜料撒了一地。外婆发火,悠悠大哭。
洪教授:“不能犯错这个不健康,不合理的落后观念,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创意,同时也牺牲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
我的思考:老一辈人宠爱孩子,一方面觉得孩子还小,自己帮着做是爱孩子;另一方面觉得小孩子做事情毛手毛脚什么都不行,还不如自己来。事事包办,最后导致孩子的无能。我自己就是被这样教育大的,以至于长大了动手能力依旧很差。所以,我先和外婆沟通。告诉外婆悠悠只是想帮忙,她还小,一次没有成功是很正常的,虽然打翻了要擦地板是麻烦的。但是一通批评后,孩子下次可能就不愿意做事情了。然后,我告诉悠悠,想要帮忙是好事情,失败也很正常,我们把地板擦干净,和外婆说明情况就可以。悠悠擦干净地板后,和外婆说了声:“我只是想帮忙。”两人又和好如初。
好品德来自于好习惯,顺着孩子的天性才能帮助孩子成长。现在的父母应该在乎是孩子能不能把一件困难的事处理好,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动自发地学着解决问题,为自己的学习、未来负责。希望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尽情展现天赋,自由茁壮成长!


小五班 吴星乐妈妈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起点,一份不求回报的用心输入——读《自主学习 决定未来》有感
 原文摘要:
为人父母者,都期待孩子积极学习、成龙成凤,但孩子是不能催熟的,尤其从大脑实验上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天生资质、学习速度都不同,与其卖力推着孩子前进,不如了解他们的天赋所在,顺着孩子的天性扶持成长。少一点焦虑与期待,多一些了解与尊重,给孩子空间去思考与选择,才会有超乎期待的下一代。
书不厚,但是开篇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吸引着我。我常会想,孩子如同野马,如果不管他们会不会成了脱缰的野马,原野乱奔最终的结果是惨不忍睹,可是后来又想想,自己似乎一直没有松过手中的缰绳,这也是我一直自我反思和尝试转变的观念。在书中,作者的精悍的小故事,不停的在冲击着我的这个不适的行为,书中说道:“父母对孩子所有的期望,都是对孩子爱的表现。但是爱的方式不对,就会变成孩子一种不能承受的压力。这开始让我深思起来,教养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往往会产生一种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我们爱孩子,期待他成为自己心中所希望的人,常常会用自己惯有的一套标准去要求、衡量他,喜欢掺和孩子的所有事情,指手画脚甚至横加干涉,致使孩子没有了独立空间。孩子在这种“爱”的包围下,心里会产生一种失去自我的反抗和压抑感。这时候父母的‘爱’已脱离了它的真正本义,成了孩子眼中时时欲要冲破的樊篱。”
看着这些文字,我的思绪定格在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的孩子从小到现在读幼儿园,都是被别人称为乖孩子的男孩儿,可以说他是一个同龄孩童中比较懂事、乖巧和能够控制自己的孩子。他性格比较胆小,为了改变他,我就是报着能和孩子多接触的的想法,报了早教,不为他能学东西,只为他能够胆子变大一点。同时正好,早教班中可以选择魔法数学的课程,对他进行思维启蒙,于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想着给他进行一些思维模式的训练锻炼锻炼,从3周岁开始就去上了这门课程。起先,孩子的兴趣很高昂,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图形知识他都能很好的消化,老师对他的表现也是赞不绝口,作为家长,我们很是欣慰。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开始进行几何空间体的知识摄入(如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及格顶点等)明显感觉到孩子的积极性下降,虽然他都能记住,上课也很认真,可是在平日的时间里不经意间他会说:“妈妈,我不想去上魔法数学了。”现在回忆起来,差不多有三四次的样子,可是当时的我,一心想着学东西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不能一受挫就逃避啊。(也许这就是我们成人的想法,常常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果然,好景不长,过了两个月,孩子连续上两次课,两次都是哭闹不止,这使我更加焦虑,孩子怎么会突然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一上课就哭,而且还不是哭一会会儿,而是哭一整节课,甚至经常以上厕所为由想要逃离教室。当时的我不仅制止他,而且还没有给孩子好脸色对他吼叫……我这样的行为反而没有让孩子停止哭闹,而是愈演愈烈。这就很好的诠释了洪老师的一个标题“愈大声愈听不懂”,这一章提出的观点是:孩子若是从小言传身教,其实不必常常大声责骂,大人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要引人犯罪,如果不想给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引诱他又不准他吃。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要的行为去取代你不要的行为。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如果当时我抱抱他,倾听了他的诉求,离开了教室,这应该是一个最正确的做法!好长一阵子,连锁反应接踵而来,最爱的画画课也是进了教室就哭,当时的我很无奈,想不通是什么原因,于是我做出了停止一切学习,这是的孩子像大人一般出乎意料的和我说:“妈妈,等我休息好了想去上课了,我告诉你,好吗?”稚嫩的言语莫名的让我感动,说不出的缘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给他寻找了很多遇到困难如何面对的绘本,如《我的脚丫罢工了》、《蜡笔小黑和蜡笔小白》、《桃乐比不爱画画》等,借助绘本阅读的魔力帮助他跨过心中的“小水坑”。借着绘本中的小角色,吴星乐迈过了这一心灵“小水坑”,这也印证了洪老师的第三十二章节:“讲故事的魔力”
与其用无效的语言去说教孩子,不如默默地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这才是教养孩子应有的正确态度。教育其实就是一项收心工程,只要父母收获了孩子的心,赢得了他的信任,他就会用心回应、做好事情。父母孩子都用心,教育也就成功了。
彼此用心成就教育的成功。


小五班   吴梦然妈妈     自主学习,决定未来读后感
现在的孩童较之我们小时候,实在是幸福感满满了。我的小时候没有太多玩具,女孩子跳皮筋、踢毽子等就可以消磨一整天,男孩子自己动手做灯笼、木头小车也能玩几个星期,因为我跟孩子爸爸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小时候”,加上两个人也没有什么才艺,爸爸唯一的才艺是拉二胡,但是经年累月的时光,现在曲子都忘的差不多啦。想着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是好太多了,必须要多学一些东西,来消耗她过剩的精力,尤其是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也不知是谁说的这句流传度超级广的话,周末带着小小的走路都走不快的她去体验这种班,参加那个课,大半年下来,却发现孩子不但大大方方胆子没有练出来,反倒更害羞怕犯错了。我一直在想,怎么办,怎么办,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更好,读完洪兰教授的书,才发现我自己真的太焦虑了,无形之中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让她感觉压力山大,以下是几点读后感分享。
牵着蜗牛(孩子)散步,总是告诉她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但是我忘记她就是蜗牛,她不仅走不快,她还喜欢边走边看风景。身为妈妈的我,没有考上985,就感觉一定让孩子努力考上985,否则真是人生一大憾事,所以挤破头也想上苏州市实验小学,焦虑的我受不了孩子胆小害羞内向的样子,我义正词严,河东狮吼的教育,效果却更相反,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我,孩子内向害羞,我不应该勉强她马上就做出外向大胆的样子,才四周岁的孩子真的做不到我想象的样子,想想当初自己上了小学,也是不敢上讲台发言的。看表演、做活动,我越让她往前她就越往后退,她的害怕是自然的,我慢慢接受,假如她一直这样,也是可以的,有很多工作就是需要内向谨慎的人去完成,害羞也没关系,随着她慢慢长大,可能会好很多。如洪兰教授所说,学着顺应孩子的天性,才可能有更好的机会去自我发展。
比起铺天盖地的早教班,孩子更需要是游戏、爱和陪伴,我觉得现在大部分的早教班也很好,寓教于乐,并没有那么填鸭式的教育。但是由于我家孩子爸爸工作很忙,我稍微好一些,陪伴孩子是我多一些,所以目前我不太让孩子想在培训班花费太多的精力,有时间我们就跟孩子多多游戏,多多接触大自然,这一点也是同书中观点。
学到这一点,在家里,父母要跟孩子“同甘共苦”,要求孩子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看电脑的同时,家长也要做到不做低头族,一起陪孩子或读书或游戏,而不是想上了一天班,累的爬不起来,刷刷手机总是好的,我家爸爸要努力改正这个习惯。
书中观点孩子的成绩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但是我觉得很重要,毕竟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孩子早阶段的人生中能做的选择主要跟高考相关,好的成绩才有好的敲门砖,有了这个前提,才能更好的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过,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成绩还是没有起色,这时候就要多想想成绩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不要过分对孩子提要求了。
以上是主要触动我的几个点,以后有时间需要多多拜读洪兰教授的书籍,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小五班    陆思齐家长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读《自主学习,决定未来》后感
女儿尚在襁褓中时,看着她粉嘟嘟的小脸,我就想:一定要将她培养成一个学霸!给她取名“思齐”,意思是“见贤思齐”,见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要学习。这种心态反映在方方面面,恨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让孩子成为“神童”。
急于求成的做法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强迫孩子过度接收信息只能使她产生反感。有一次我和她玩背古诗的游戏,通常是我背上句,她背下句。刚念了几个字,她就对我说:“爸爸,我不想再背古诗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操之过急,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忽略了教育的初衷,把教孩子变成了填鸭子。看来育儿不能由着性子乱来,得有理论指导才行。
读了洪兰老师的《自主学习,决定未来》,对以往的一些育儿方法进行了反思。将这浅浅的体悟和大家分享。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内隐学习学的的技能,是跟随一辈子的。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是内隐学习,不需要教,比如母语的习得。
希望孩子语言发展的好,就是跟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使孩子不停模仿听见的外界的语言,不会说,不代表他的大脑没在动。这就是內隐学习,在你和孩子念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这种情境下的学习,不是单单的生字记忆,还有更多更生动的内容。内隐记忆是自动化的,会直接储存在神经连接的突触上,不需要花什么脑资源;会更牢度、更长久。
除了这种非刻意的学习,还能怎么学?游戏!游戏的重要性,不用强调了,无数的研究已经证实,孩子只要正常的游戏,大脑就会发展的很好;在游戏中学习,效果最好。
女儿喜爱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片中佩奇在猪爷爷家唱《I'm a little chick》,乘坐热气球的时候唱《Big Balloon》,土豆先生唱的《Mr potato is coming to town》,朗朗上口。跟着一边看一边唱,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之后只要简单的问:“你知道balloon是什么意思吗?”她自然就感兴趣的追问。一下子就能学会不少英文单词。
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效果也非常好。当然,作为家长,肚子里要有些存货(挑选一些意思浅近的),遇到生活中合适的场景,就能做出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河边看见放风筝,乘她兴高采烈的时候告诉她:“你知道吗,风筝也叫纸鸢,要靠风吹的力量才能升上天空,所以古诗里才写‘忙趁东风放纸鸢’。”她一下子就把遗忘了的诗句记起来了。
二、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孩子会有一个阶段,总盯着一本书反复要求爸爸妈妈讲给她听。一开始是白雪公主,后来是头脑特工队,再后来是西游记,现在是小猪佩奇。我曾经告诉她:“别只看一本书,你还有很多其他好看的书呢。”可她就只要读手上的这一本。
现在我才懂,这是孩子阅读理解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孩子本身是喜新厌旧的,如果她要求反复看一本书,说明她需要。一本书倒背如流,是神经元连接的深,而初学时,深是根基。
于是我在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刻意引导她深入的思考,层层递进。
 
  提问 回答
1 俺老孙去也!孙悟空去哪了? 摘桃子去了。
2 除了摘桃子,孙悟空平时做什么工作? 不知道。
3 歌里头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首歌是谁唱的? 孙悟空唱的。
4 那你说说孙悟空唱歌的时候在做什么? 在牵马。
5 谁骑在马上? 唐僧。
6 “你”挑着担,“你”指的谁? 沙和尚。
7 那么猪八戒在做啥? 什么都不干,他最懒。

你看,盯着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追问,她就愿意不断的思考。通过有限的线索,还能分析出很多问题来!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读到的东西都一样,但孩子每次都在重新修改他的知识构架:今天比昨天多了些新经验,原来没连上的神经回路就连在了一起。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无论用什么方法引导孩子,最终还是要放手让她自己去学习。她适合什么风格的学习方法?她习惯怎样的学习路径?这些问题都要孩子自己去探索,我们无法代替。
家长最大的作用是陪伴。孩子不读书,多半是大人自己也不读书,父母若能在孩子做功课时把电视关掉,自己也拿本书起来看,孩子不久就会去偷看一下你在看些什么,因为好奇心是动机的原动力。
你再利用这个机会把书中情节介绍一下,但不要讲出结局,你会看到孩子把大人在看的书拿起来看了,这时你再跟他讨论内容,就更会引起他看书的兴趣。
陪伴阅读是入门,陪她一起探索世界的奥妙,才是修行。
动画片里,猪爸爸用黄色和蓝色调出了了绿色。我就问女儿,你能像猪爸爸一样,用两种颜色调一种新的颜色出来吗?这时,给她水彩笔,给她纸,给她时间,她就能给你带来惊喜。
我以为她最多能也只能模仿个绿色出来,谁知她发现了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相信不久的将来,她的世界必能更为丰富多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洪兰老师的书中得到了不少启发,也收获了很多效果,但育儿之路才刚开始。育人如种树,前方是刚刚发芽的小树苗。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郭橐驼这番话今天看来仍不过时。创造好条件和平台,又不过度干预,最大的奥妙在于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家长的成长?


小六班    杨乐棠家长    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自主学习,决定未来》一书是洪兰教授的教育随笔,主要阐释了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父母要摆正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良好的品格是学习的基石;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新时代的教养观念和态度。全书语言朴实,故事性强,读来如饮好茶,清香雅致,令人回味。
正确的态度是教育的前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父母需要努力发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为其成长提供有营养的土壤和自由的空间,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良好的品格是人生的基石。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精彩的人生是由一场场马拉松组成的,金榜题名,事业有成和幸福的生活,都需要良好的品格做基础。约·凯恩斯认为“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正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演化而来的。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为孩子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处处都是教育的机会,父母如果善于捕捉和利用教育契机,那么教育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中可以建立与孩子的相互信任,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在运动中可以锻炼体质,同时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令他们体会到“付出汗水,收获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收拾玩具,帮家人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品格,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陪孩子参观旅行,可以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手段和教育机构不断涌现。如各种特长班、网络教育、科技教育,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精华,但也有许多糟粕。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立足实际,仔细甄别,慎重选择,防止被宣传误导,过度培养,导致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同时,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自主学习,决定未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作者的教育理念,还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在生活中体会和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的过程,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自身对学习和生活的认识也会得到升华。
今年元旦假期去寒山寺游玩,结束后因有事急着去乘车,但是棠棠却留恋街边小店中的玩具久久不肯离开。劝说无果,爸爸着急的说:“你自己在这里继续看吧,我们先坐车回家了”,棠棠委屈的哭起来。到家后,爸爸进行了反思,然后主动找棠棠谈心:“棠棠,爸爸觉得需要给你倒个歉。今天在寒山寺门口,爸爸不应该说要留下你先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会跟你在一起,都会一直支持你的。”“嗯嗯,爸爸,我知道!”“另外,“不过,虽然今天你看到了喜欢的玩具,但是爸爸回家还有急事,棠棠也要学会为爸爸着想哦。”“好的,爸爸,我就看一会儿,你有急事儿我们就回家!”。看着棠棠认真的表情,爸爸感动的来了个紧紧的拥抱。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爸爸及时与棠棠进行沟通,既避免棠棠的安全感受到伤害,恢复了对爸爸的信任;又让棠棠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外,联想到以前棠棠做错了事不喜欢说“对不起”的习惯,说不定爸爸“知错就改”的行为也能给棠棠带来积极的影响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有潜力独特的光彩。让我们带着本书的启示,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实幼微信
©2018 苏州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版权所有
Kindergarten Attached to S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中国教育在线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
联系方式: 0512-65205185
地址:苏州市端文路1号(人民桥家乐福南)
备案号:苏ICP备15009114号-1 技术支持:浅蓝资讯